盼盼食品5G智能厂房里,带着阿拉伯语标识的法式小面包即将运往沙特吉达港;蜡笔小新食品的研发团队根据印尼经销商的反馈,忙着调试果冻配方……这些繁忙的场景,展现出泉州食品产业“出海”的活力。
最近,盼盼、久久王等23家泉州食品企业齐聚科隆国际糖果及休闲食品展,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。这次参展,是泉州食品企业积极出海的有力证明,也预示着泉州食品产业即将在海外市场掀起新的浪潮。
食企携自有品牌扬帆“出海”
泉州食品产业底蕴深厚,早在20世纪就已涉足海外市场,如今算是泉州食品企业“出海”2.0版本。盼盼食品董事长助理宋长镇回忆道:“十年前出口产品都不敢印自己商标,现在盼盼的LOGO醒目地出现在东南亚超市货架上。”从2018年到2024年,盼盼食品自主品牌出口占比从20%猛增到80%,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成绩亮眼。
力诚食品2010年就进军海外,如今在越南、柬埔寨等国家也已小有名气。
晋江市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昌熙透露,协会会引导企业针对不同国外市场拓展,欧美市场注重质量和价格接受度,东南亚、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更在意价格。
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(http://www.123zhanhui.com)
龙头企业的成功,激励着中小企业紧跟步伐。泉利堂食品今年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重要战略,该公司总经理陈清帅表示:“海外市场是个机会,两条腿走路更稳,我们要把海外市场当作新的增长点。”
十年时间,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,如今食品企业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业界人士表示,必须看到目前多数泉州食品企业只是单纯卖产品,只有少数龙头企业实现了真正的品牌出海。产品靠经销商自发带出,品牌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不够精细,导致同类品牌大多集中在华人商超,很难快速进入当地主流渠道。
久久王食品董事长郑振忠从20世纪90年代就带队参加广交会布局出海,为解决食品出口难题,他多方取经,根据地域差异不断改良产品。力诚食品在泰国市场也遇到过波折,因产品标签没备案被当地监管部门关注,后来通过整改备案,产品在泰国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。“一国一策”成了企业海外扩张的策略。
全球布局掌控供应链端
进入食品企业集中出海2.0时代之后,企业不仅加强在全球目标市场的品牌营销力度,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掌控布局自己的全球供应链体系。
在原材料、物流、跨境营销人才等方面,泉州食品饮料出海面临不少挑战。海外自建供应链,成了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。盼盼食品将品牌国际化当作核心战略,前期采购印尼优质原料,随后采用“两条腿”合作模式,借助海外经销商和优质代理商打开市场,还通过赞助国际顶级体育赛事提升全球知名度。目前,盼盼食品已着手在印尼、泰国建工厂,实现原料和销售当地化,反哺国内供应链。力诚食品也在积极布局,已在越南成立分公司,还打算在其他国家设分公司或办事处,强化当地市场渠道。
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(http://www.123zhanhui.com)
在品牌渠道布局上,力诚食品在越南等国和当地网红、主播合作,在虾皮等平台直播推广,并在当地知名社交平台发布推广内容。业内人士认为,食品饮料品牌尊重当地消费习惯,采用针对性营销策略,能提升品牌认知度,展现中国消费品牌的良好形象。
对于中小企业如何搭建供应链,陈昌熙认为,泉州食品产业在出海领域竞争相对较小,有安全保障、品牌建设及生产流水线等优势。他建议企业打造自主品牌,实力强的企业可参考安踏模式,中小企业则可联合其他品牌,整合供应链优势,减少贴牌生产。
泉州食品品牌出海虽困难重重,但也有成功范例。盼盼食品通过奥运营销、特色产品在东南亚走红,力诚食品靠精准营销深入人心,蜡笔小新食品研发适销产品打进当地连锁超市。在全球化进程中,泉州食品饮料品牌纷纷在营销、渠道、产品开发上协同努力,布局全球供应链,实现就近销售、降低成本。
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